打通“最后一公里”贵在心通

——扎实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评论之二

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点任务。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最后一公里”是一切工作的神经末梢,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贵在拆除党群干群间的“隔心墙”,使党员干部同群众心相通、情相联。

观照当下,由于心不通造成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并不鲜见:有的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上网不上门、通话不见面,即使与群众见面,也是为了出出镜头露露脸;有的身在基层心在上头,在岗不在状态,站不住沉不下,把基层当成仕途升迁的“镀金石”;有的落实政策变通走样,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打折扣,致使政策始终“走在路上”,落不下去。

近在咫尺、心隔千里,根子在于有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不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没有认识到百姓本色,就会高高在上,面对群众而不懂群众,需要时“一家亲”,不需要时冷冰冰;看不到职责本色,就会对群众的事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一推二拖三挂起,不管群众苦乐生死;守不住清廉本色,就会假公济私,雁过拔毛,执行政策缩水走样,再好的政策也无法变成群众口袋里的实惠。

心相通,一通百通,心不通,无动于衷。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根本是要从“心”出发,增进和群众的感情。要加强学习教育,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党的宗旨意识,打牢思想根基。要加强实践锻炼,真正走出机关,走入群众中间,切身体验群众的生产生活,感受群众的酸甜苦辣。实脚板丈量真民情、走出真感情。周恩来同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群众比我强,群众智慧多,办法多”,他每到一地,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同群众接触。一手抓学习教育,一手抓实践锻炼,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才能从思想和灵魂深处系牢与群众的感情纽带。

心相通,就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从社区到村庄,从生产到生活,那些入学难、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办证难等等所谓“小事”,那些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正是现实中阻隔干群联系的“墙”。要抓细,对问题分门别类进行评估,想方设法逐一解决;要抓小,从点滴做起,从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改起;要抓实,坚决整治特权病、冷漠病、懒散病,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增进群众感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将联系服务群众的成功做法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使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始终扎根在党员干部心中。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0317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