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2009年下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做好经济工作,促进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深入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和决心,坚信我们党完全有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化危为机,战胜困难,在应对挑战中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实现更好发展。
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今年9月,中央将召开十七届四中全会。这次会议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高校要组织师生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一是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取得巨大成就;二是要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意义;三是要帮助学生全面把握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这一重要论断,深刻理解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四是要与学习《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一书有机结合起来。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深入回答“六个为什么”,释疑解惑,澄清理论是非,坚定信心,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工作。
  二、全面把握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及2009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工作和政策措施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实施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明显成效。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势头日趋明显。扩大内需对促进经济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工业生产回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继续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不确定因素较多,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日益加大。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形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一是要正确估价、充分肯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积极成效,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同时要清醒认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二是要准确把握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继续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三是要准确把握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保持内需较快增长,继续发挥好投资对拉动经济和调整结构的重要作用;加强农业农村经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新兴产业;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大力推动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努力稳定对外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推动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做好财政和金融工作;完善社会管理,把握舆论导向,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破坏活动和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三、继续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企稳向好的态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入关键时期,实现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保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形势,对稳定大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一是要准确把握“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十字工作方针,深刻理解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二是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是要全面把握今年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与政策要求,这就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探索建立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四、抓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有利契机,广泛开展爱党爱国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共和国60年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要紧密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广泛开展爱党爱国主题教育。一要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在广大学生中深入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进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重大历史意义的教育,进行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的教育,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进行国情和形势政策的教育。二要正确把握六个关系:一是正确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前30年与后30年的关系,全面回顾总结60年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既看到改革开放30年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取得了伟大成就,也看到改革开放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伟大建设,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探索取得独创性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二是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引导学生既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理论独创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又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理论继承性,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三是正确把握历史主流与支流的关系,使广大学生充分看到60年的伟大成就和巨大进步是历史的主流,而错误和曲折是支流,不能因为犯过错误、有过曲折而否定党的历史,否定共和国历史;四是正确把握经济建设成就与政治建设成就的关系,既要讲经济发展成就,也要讲政治建设成果;既要讲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改善,也要讲精神面貌的变化;五是正确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和政治体制改革成就的关系,既看到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又看到没有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有力支持,就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经济成就;六是正确把握伟大成就与现实国情的关系,准确把握“一个巨变”和“两个没变”,引导学生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既不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
  五、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唱响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去年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策划组织了拉萨“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严重破坏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高校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深入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唱响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安排不少于3学时的时间,集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抓住重要纪念日、民族节日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把民族团结教育与“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爱国歌曲大家唱”——教育系统“祖国万岁”歌咏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主题党团日活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定期组织召开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形势报告会,邀请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深入学校为师生作报告等多种方式,在广大学生中深入进行维护国家统一和热爱伟大祖国的教育,深入进行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教育,深入进行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教育,深入进行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制的教育,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深刻认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认识乌鲁木齐“7·5”事件的性质和危害,深刻认识民族团结的主流,真正懂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引导各族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使民族团结深深融入各族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精神世界,从而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六、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去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步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建立互信,妥善处理一系列问题,形成良性互动。两会恢复并持续进行协商,取得丰硕成果。两岸人民往来、经济文化交流、社会各界交往更为频繁、密切、活跃,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但两岸关系发展也面临着“台独”分裂势力极力阻挠和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制约。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的形势,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一是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去年12月31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这是新形势下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二是要深刻认识今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同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谈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对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的重要意义。三是要全面把握在中共十七大关于对台工作总体要求和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基础上,中央为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提出的重大主张和方针政策,继续推动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不断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不断增强和深化互信;加强两岸经贸合作,尽快商谈两岸经济合作协议,以利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积极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举办以文教交流为主题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探讨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主张两岸在涉外事务中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二、全面把握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及2009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工作和政策措施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实施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明显成效。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势头日趋明显。扩大内需对促进经济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工业生产回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继续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不确定因素较多,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日益加大。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形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一是要正确估价、充分肯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积极成效,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同时要清醒认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二是要准确把握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继续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三是要准确把握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保持内需较快增长,继续发挥好投资对拉动经济和调整结构的重要作用;加强农业农村经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新兴产业;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大力推动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努力稳定对外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推动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做好财政和金融工作;完善社会管理,把握舆论导向,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破坏活动和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三、继续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企稳向好的态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入关键时期,实现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保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形势,对稳定大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一是要准确把握“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十字工作方针,深刻理解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二是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是要全面把握今年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与政策要求,这就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探索建立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四、抓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有利契机,广泛开展爱党爱国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共和国60年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要紧密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广泛开展爱党爱国主题教育。一要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在广大学生中深入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进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重大历史意义的教育,进行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的教育,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进行国情和形势政策的教育。二要正确把握六个关系:一是正确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前30年与后30年的关系,全面回顾总结60年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既看到改革开放30年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取得了伟大成就,也看到改革开放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伟大建设,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探索取得独创性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二是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引导学生既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理论独创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又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理论继承性,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三是正确把握历史主流与支流的关系,使广大学生充分看到60年的伟大成就和巨大进步是历史的主流,而错误和曲折是支流,不能因为犯过错误、有过曲折而否定党的历史,否定共和国历史;四是正确把握经济建设成就与政治建设成就的关系,既要讲经济发展成就,也要讲政治建设成果;既要讲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改善,也要讲精神面貌的变化;五是正确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和政治体制改革成就的关系,既看到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又看到没有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有力支持,就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经济成就;六是正确把握伟大成就与现实国情的关系,准确把握“一个巨变”和“两个没变”,引导学生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既不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
  五、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唱响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去年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策划组织了拉萨“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严重破坏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高校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深入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唱响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安排不少于3学时的时间,集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抓住重要纪念日、民族节日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把民族团结教育与“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爱国歌曲大家唱”——教育系统“祖国万岁”歌咏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主题党团日活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定期组织召开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形势报告会,邀请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深入学校为师生作报告等多种方式,在广大学生中深入进行维护国家统一和热爱伟大祖国的教育,深入进行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教育,深入进行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教育,深入进行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制的教育,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深刻认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认识乌鲁木齐“7·5”事件的性质和危害,深刻认识民族团结的主流,真正懂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引导各族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使民族团结深深融入各族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精神世界,从而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六、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去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步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建立互信,妥善处理一系列问题,形成良性互动。两会恢复并持续进行协商,取得丰硕成果。两岸人民往来、经济文化交流、社会各界交往更为频繁、密切、活跃,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但两岸关系发展也面临着“台独”分裂势力极力阻挠和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制约。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的形势,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一是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去年12月31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这是新形势下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二是要深刻认识今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同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谈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对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的重要意义。三是要全面把握在中共十七大关于对台工作总体要求和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基础上,中央为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提出的重大主张和方针政策,继续推动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不断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不断增强和深化互信;加强两岸经贸合作,尽快商谈两岸经济合作协议,以利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积极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举办以文教交流为主题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探讨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主张两岸在涉外事务中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变化,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大国互动频繁,相互依赖性凸显,合作面总体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起伏跌宕,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进一步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及能源资源安全、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对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增大。中国发展的内外关联度进一步增强,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剧变。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外政策调整、我国周边形势演变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尤其受到广泛关注。
 
  一、美国对外政策调整引发大国之间展开新一轮互动
  奥巴马上台后,对美国实力地位和现实处境重新评估,从维护和巩固美国一超独霸地位的根本目标出发,对美国对外政策进行冷战结束以来最大幅度的调整,以“3D”(国防、外交和发展)作为对外政策三大支柱,强调多边合作,努力发挥融软硬实力为一体的“巧实力”作用。
 
  美国对外政策调整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相互交织,牵动大国关系互动和国际关系演变。美俄启动谈判新的核裁军协议,在阿富汗等问题上加强合作,但在反导、北约东扩等问题上分歧依旧。美欧高层互动频繁,奥巴马借访欧、出席伦敦金融峰会时机,着力修复跨大西洋关系。欧洲国家重申与美国传统盟友关系和共同价值观纽带,但继续加强自身防务建设,启动“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在国际事务中力图扩大自身影响力。俄欧关系缓和,但双方在涉及自身重大利益的问题上互不妥协。
  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各大国战略进取意识普遍增强。美欧等抢抓“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旗帜,争夺后危机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大国对能源、资源、极地、海洋、外空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同时,为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各种跨国问题,各大国均认识到有必要通过合作共渡难关,协调与合作增多,多边机制活跃。主要力量既相互借重合作、又相互竞争较量,分化组合更加复杂。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实现平稳过渡,开局良好,打破了两国关系在美国总统换届初期常常遭遇波折的怪圈。中美高层将继续加强交往与对话,深化两国各领域合作,推动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促进中美关系与我国同其他大国关系的建设性互动。
  二、周边地区形势总体稳定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我国周边地区形势总体稳定。求和平、求稳定、求合作是地区形势的主流。东盟、中国与东盟、东盟与中日韩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地区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与务实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亚太地区国家经济总体上仍保持较快发展势头,是全球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
  同时,我国周边地区形势正处在变革和调整的重要时期。传统政治安全问题仍较突出,新型挑战不断涌现。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周边地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贸易额下降,就业压力加大。部分周边国家处于政治转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制的过渡期,社会政治矛盾有所激化。阿富汗安全形势严峻,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泰国等多个国家政局出现动荡。南亚地区极端势力与宗教、分离等势力合流之势明显,安全形势恶化,我国边疆稳定面临威胁。与此同时,美国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关注与投入,有关大国在我国周边地区的竞争与较量加剧。
  地区热点问题出现新发展,复杂因素增多。朝鲜进行第二次地下核试验,宣布退出并声称永不参加“六方会谈”。地区军备竞赛风险上升。维持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与实现半岛无核化难度增大。伊朗核问题的解决进展缓慢。地区领土、海洋争端趋于升温。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国加大与我国的南海权益争夺。日本继续对东海和钓鱼岛问题进行炒作。我国将继续高举和谐周边旗帜,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增进互信,促进合作,扩大同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妥善处理海洋权益争端和各种热点、敏感问题,着力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
  三、准确把握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发展模式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世界各地“中国热”持续升温。正确认识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就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胡锦涛同志在第11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提出的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既要正视我国全球性影响日益扩大的现实,同时又要坚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定位,要坚持承担与我国实力相称的国际责任,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
  新形势下,我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同各大国的关系总体稳定。一批发展中大国加快崛起,推动世界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发展。我国在当前的国际体系改革进程中处于相对主动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建设性作用。在准确把握机遇的同时,更要清醒认识挑战。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的一面仍很突出,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我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冲击不容忽视。不少国家对我国快速发展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我国将长期面临外部各种牵制,将不时受到“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干扰。
  四、正确认识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当前及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与新趋势
  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恶性循环,呈现“乱、糟、难”等特点。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陷入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当前的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最复杂的危机,多重资产泡沫包括房地产、信贷、股市、期货市场等,以空前规模先后破灭,使全球财富全面缩水,各国经济无一幸免。危机吞噬了全球发展成果,导致失业率攀升,居民收入锐减,贫困人口剧增,社会矛盾激化,一些国家陷入金融—经济—社会—政治危机。
  近期,全球经济呈现一些积极苗头,市场渐渐企稳,信心开始重拾,商业活动渐趋活跃,全球股市普遍反弹,大宗商品价格再次上扬,经济结束自由落体式下滑。凡此表明,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基本结束,下半年形势将好于预期。但是,今年世界经济与全球人均GDP均将出现负增长,仍为二战以来最大跌幅,未来发展不确定与风险依然很大。
  美国面临诸多结构性问题,短期难复元气,阶段性衰落不可避免,但美元霸权地位未发生质变。新兴经济体虽受美欧金融危机冲击,但发展势头没有改变。此轮世界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将由新兴经济体拉动。
  金融危机开启了对僵化滞后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给后发国家参与国际秩序重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同时,危机加剧国际力量格局调整,发展重心向亚洲转移,新兴大国加速崛起,中国综合国力明显提升。